close

 

    美國作家Joachim de PosadaEllen Singer在「先別急著吃棉花糖」的書中提到一個史丹佛大學多年前做的一個實驗。他們把一些參與實驗的小朋友單獨留在一個房間中,先給他一顆小孩子最愛的棉花糖,並且告知他們有兩個選擇,一個是如果沒有吃掉那顆糖的話,15分鐘後他將得到另一顆棉花糖,也就可以有兩顆糖可以享用;但是如果他吃了,就沒有後續的獎勵。工作人員離開後在單面鏡外觀察小朋友的行為並做成紀錄,幾年後小朋友長大了,工作人員拜訪當初參加實驗的人,發現能夠在先前15分鐘內忍住棉花糖誘惑的人,長大後的成就明顯高於另一組人。

    現實社會中的棉花糖非常多,我們常常面對這種誘惑而提早吃下棉花糖。作者的司機就是一名類似提早吃棉花糖的人,他很羨慕作者能有如此的成就,但是比較兩人的求學過程,即是一個明顯的對比。司機在求學時代即擁有拉風的汽車、交女朋友、經常出遊;同時間的作者卻是在努力求學,在三更燈火五更雞中度過。其實對於一個人的整個人生而言,汽車、愛情、遊樂、賴床、飲宴…等正是一顆顆的棉花糖。當你吞下這些棉花糖以後,可能會影響到日後更大量的棉花糖的獲取,而這些自己所得不到的棉花糖,卻常出現在當初忍住不吃糖的人手中。

    上面所述是屬於一個傳統的制式答案,精髓在延遲享受將可以得到更多利益。然而每個人的想法卻不盡相同,有人根本就視功名利祿如浮雲,不想獲得更多的棉花糖;有人認為努力了一輩子,到老時想要享受已經垂垂老矣無法享受,何不及時行樂?只是更多的人卻是一方面想要獲得更多的棉花糖,一方面卻又無法忍住那顆甜中帶毒的棉花糖之誘惑。

    年幼的孩子或許還沒有上述複雜的想法,單純地落在一顆與兩顆之間的爭扎。隨著年歲的增長,我們就必須去進行思考你喜不喜歡吃棉花糖?想現在馬上吃,以解除立即性的需要?或是忍受誘惑,進行長遠的打算?或是我們是否明明不愛吃棉花糖,卻跟著芸芸眾生的腳步去追求,追到了勉強下咽;追不到也跟著別人搥心撻肺?

    各位老師,您吃不吃棉花糖?你又要怎麼教學生「如何吃棉花糖」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毛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